研究發現,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,會升高體內的壞膽固醇,降低好膽固醇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,尤其是冠心病。
正在長身體的兒童、青少年吃太多,會干擾必需脂肪酸代謝,對發育不好.
以餅干、膨化食品、糖果為主的零食,也多有“高鹽、高油、高糖”的特點。這類零食不宜多吃,否則對身體的傷害大。
來自荷蘭的一項研究表明,多吃“三高”零食易得脂肪肝。在正餐外,頻繁攝入此類零食,長肉的同時,肝臟的胰島素敏感性也在降低。 有些零食,如方便面、火腿腸、果凍、口香糖等,為了口感,往往會添加防腐劑、甜味劑、增稠劑、人工色素等。
一旦長期食用含過量添加劑的零食,會增加肥胖、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另外,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、對鈣的吸收,過敏體質、哮喘、多動癥患兒更不能吃。 正規的零食,一般會在包裝上注明原料,以及接觸到的可能導致過敏的原材料。但是,有很多三無產品沒有這項說明,這對孩子來說潛在安全隱患。
因此,在選購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和零食時,如雞蛋、牛奶、花生、芒果、菠蘿和海鮮等,記得看清楚配料表,沒注明過敏原的謹慎購買。 一些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,將“無糖”、“低脂”、“0添加”等字眼作為零食的賣點,標注在零食包裝上。 很可惜,這些零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健康。比如“無糖”飲料,其為了保持味道,會加入“人造甜味劑”。
其實白開水、礦泉水、純凈水是最健康的飲品。常喝無糖飲料的人,其大腦在接收到甜味的信號后,卻發現血糖沒有上升,反而增加對真糖的渴望,不利于減重。
低鈉:在購買零食時,記得看看配料表中“鈉”這一項是否有超出標準。 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》提出:2~5歲兒童的攝鈉量是每天不超過1200毫克,即每天不超過3克鹽;成年人的攝鈉量是每天1000~2500毫克,即每天不超過5克鹽。
如果配料表上有麥芽糖、半乳糖、乳糖和果葡糖漿等,就要謹慎買了。
有些商家不會直接在配料表上寫反式脂肪酸,如果發現配料表上有精煉植物油、植物奶油、人造奶油、人造黃油、植脂末、植物奶精、氫化植物油等,即添加了反式脂肪酸。
配料表中的成分越簡單越好,盡量選擇天然原材料靠前的。
① 防腐劑:帶有“苯甲酸、山梨酸、亞硫酸”字眼等。
② 甜味劑:帶有“糖”“蜜”“甜”字的,如糖精、甜蜜素等。
③ 增稠劑:帶“膠”字眼的,如明膠、果膠、卡拉膠等。
④ 人工色素:帶“紅、黃、藍”等顏色字眼的,如胭脂紅、檸檬黃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