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差了,準備吃點中藥調理一下,拿到中藥詢問醫生注意事項的時候,醫生經常會告訴我們要飲食清淡,特別強調要忌口寒涼等等。為什么會特別強調要忌口寒涼呢?生活中,我應該怎么判斷哪些食物是寒涼的呢?
喝中藥為什么要忌口寒涼?
中藥和食物都是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的,藥性不同,治療作用也不同。中醫治病講究熱者寒之,寒則熱之,意思就是說有熱的話,要用寒涼的藥;體內寒凝的話,就需要用溫熱的藥。 在用藥的同時,為加強效果,建議用相似功效的食物。如果我們是脾腎陽虛導致的月經不調,用的都是溫經散寒通絡、溫補的藥物,那選用溫性的食物,肯定會更好。經常吃寒性的食物,我們的中藥豈不療效甚微?
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,如果脾胃功能正常,氣血生成正常,那經絡、臟腑、四肢、百骸都能收到滋養。我們在吃中藥調理身體的時候,醫生都會在處方中加一些顧護脾胃的藥。
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中藥藥方,是不是很多都會用到姜、草、棗等這類調養脾胃的藥,在治病或調養的時候,顧著脾胃,才能祛邪氣又不傷正氣。忌口寒涼也是為了幫助養護我們的脾胃,以更好地吸收藥效。
生活中,如何區分食物的寒熱呢?
肉類的寒熱可以借助《黃帝內經》中的一句話,陰靜陽燥,意思就是那些靜的不愛動的動物,肉質偏寒涼,如不愛動、動的少的螃蟹、烏龜、鱉、海參等這些海產品都是較為寒涼的;豬比較懶不愛動,所以豬肉也是偏涼性的。吃寒性食物的時候,一定要加點加姜、酒這些溫熱的作料中和一下。 陽燥,就是說那些喜歡動的動物,肉質偏熱,如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狗肉、兔肉等都是熱性的。在海鮮中,經常在水中游動的,如魚類、蝦類等也都是熱性的,所以才會說魚生火,魚是熱性的,吃多了容易上火。
蔬菜類,可以借助黃赤為熱,白青為寒這句話,先簡單地判斷。黃赤為熱,黃色和紅色是暖色調的,那這兩種顏色的蔬菜也是偏熱性的,如紅辣椒是熱的,而一些綠色植物如綠豆、綠色蔬菜,一般都偏寒。 其次,水里生長的偏寒,如藕、海帶、紫菜等;而那些常埋土壤里面的,如花生、土豆、山藥、姜等,基本都是性熱的。
水果可以粗略地分為寒涼、溫熱、平和這三類。寒涼類的水果,在夏天比較常見,如西瓜、獼猴桃、香蕉、山竹、芒果、甜瓜、柚子、火龍果等。 夏天也有一些溫熱的水果,如櫻桃、榴蓮都是熱的,而桃、杏、荔枝都是溫的。對于溫熱的水果,我們要適度地吃,以免上火。
寒涼食物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呢?
脾胃,我們說過很多次,它是負責運化的。打個比方,脾胃就像是一個鍋,我們吃的東西也可以看成就是我們放進鍋里的食物。
本來鍋中還有點熱氣,但是如果我們總吃寒涼的食物,那鍋里的食物肯定會煮不熟,我們吃了也不能消化啊,所以很多人吃完寒涼的食物,就會肚子疼,甚至是拉肚子,久而久之,脾胃也變差了。
氣血流暢地在體內運行是靠氣的溫煦作用推動的,寒涼的食物會損耗人體內的陽氣,陽氣不足,氣血不運行,很容易引起氣滯和血瘀。
大家別不把氣滯血瘀看在眼里,現在很多人體檢出來的甲狀腺結節、乳腺增生、各種囊腫,甚至是腫瘤,都與氣滯血瘀有關。當然,女性朋友愛痛經也與寒涼密切有關。
當代人由于各種消耗,身體差,免疫力低成為了通病,中醫認為陽虛體質、體溫過低,也會影響人的免疫功能。有研究顯示,體溫每下降一度,免疫力就會下降30%,所以如果日常吃過量的寒涼食物是會影響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。
|